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一、2025年春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红色文化作业二单选题答案
1、面对母亲的误解,()不能直接说明原因,只能在信中委婉地说:“你老人家和家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耕种的讨饭的痛苦……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的痛苦,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我怎么能够有工夫回家来,忍心的丢着这样重大的事情……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字里行间,满怀大爱理念与家国情怀,闪耀着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A、冷少农
B、郭纲琳
C、任天石
D、朱杏南
学生答案:A
2、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的()。”
A、安身立命的根本
B、精神支柱
C、激流勇进的动力
D、政治灵魂
学生答案:A
3、()参与编辑《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发表了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社会问题》和《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是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更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A、瞿秋白
B、周恩来
C、张闻天
D、恽代英
学生答案:C
4、1921年,周恩来在()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A、柏林
B、伦敦
C、巴黎
D、罗马
学生答案:C
5、年龄最小的雨花英烈,牺牲时年仅16岁的是()。
A、袁咨桐
B、许包野
C、恽代英
D、邓中夏
学生答案:A
6、拒绝了家人的重金营救,坚决不在悔过书上签字的()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两枚被磨成心形的铜板,镌刻上“健美”“永是勇士”的字样,表达了决不投降、永当勇士的坚定意志。
A、冷少农
B、朱杏南
C、郭纲琳
D、任天石
学生答案:C
7、淮海战役共经历()个阶段。
A、一
B、三
C、二
D、四
学生答案:B
8、雨花英烈(),留下“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身心献党国,一死何足愁!”的诗句,是流传至今的雨花台烈士著名诗作。
A、石璞
B、史砚芬
C、朱克靖
D、邓中夏
学生答案:C
9、在国民党军队当团长的二哥来信劝()悔过,他给二哥回信:“我们各有着不同的处境,有人在忍辱顺受,有人在观望徘徊,有人在勇往直前。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身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
A、邓中夏
B、恽代英
C、袁咨桐
D、许包野
学生答案:C
10、常州三杰特指江苏常州籍的三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他们是()。
A、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B、恽代英、瞿秋白、罗亦农
C、瞿秋白、张太雷、张闻天
D、张太雷、恽代英、夏明翰
学生答案:A
11、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起义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对身边年轻战友说:“年轻人,要有决心干三十年革命,那你还不过五十岁,接着再搞三十年的建设,你不过八十岁。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恐怕也实现了,那时世界多么美妙!……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
A、恽代英
B、袁咨桐
C、许包野
D、邓中夏
学生答案:A
12、1948年11月8日夜,华野9纵27师79团在追击黄百韬兵团时来到堰头镇(今新沂市草桥镇),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挡住去路。1排3班的战士们在副排长范学福、班长马选云带领下,不顾个人安危,跳进刺骨的冰河,用木板架起人桥。这座“通向胜利的桥”被命名为()。
A、胜利桥
B、十人桥
C、英雄桥
D、十米桥
学生答案:B
13、()曾说:“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
A、恽代英
B、袁咨桐
C、邓中夏
D、许包野
学生答案:D
14、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及淮海战役后的作战计划》,明确要求华野“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协同作战的优势频频出现在淮海战役的各个作战层面,比如战役层面,中原野战军(),保障全歼黄百韬兵团。
A、与华东野战军合兵一处
B、全力阻击邱清泉兵团
C、牵制黄维兵团东进
D、团团围住黄百韬兵团
学生答案:C
15、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A、安身立命的根本
B、政治灵魂
C、精神支柱
D、激流勇进的动力
学生答案:B
16、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这个本就是()。
A、组织
B、家乡
C、人民群众
D、祖国
学生答案:C
17、淮海战役长达()多天。
A、60
B、40
C、50
D、80
学生答案:A
18、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在()与十多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小时,击溃敌人五次冲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肉搏拼杀,毙伤敌170余人,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
A、大胡庄
B、沙家浜
C、刘老庄
D、黄桥
学生答案:C
19、1929年9月()被捕,1931年5月牺牲于雨花台。在狱中,他给亲人的家书中写道:“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该引为无上光荣啊!”可以看出,他已经预料到“结果”,并且觉得“无上光荣”,对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义无反顾。
A、朱杏南
B、郭纲琳
C、任天石
D、冷少农
学生答案:A
20、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当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撤退时,华野司令部立即调动军队予以歼灭,并向中央军委建议,淮海战役发起时间由11月8日晚提前到11月6日夜间。这样的当机立断,背后是解放军指挥员科学决策、敢打必胜的()精神。
A、果敢
B、团结
C、担当
D、大无畏
学生答案:C
21、特等支前功臣、共产党员()用过的一根小竹竿,刻满了鲁苏皖三省88个主要城镇和村庄的名字,记录下5000多里的人民支前路线图。
A、申维清
B、焦裕禄
C、张树才
D、唐和恩
学生答案:D
22、在席卷全国的抗日风暴中,()深切感到国难当头,只做个医生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革命来改造整个旧社会。他对弟弟说,“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为了革命,他毅然放弃收入丰厚的工作,弃医从戎,尽其积蓄,拆屋变卖,组织了一支抗日自卫队,在常熟从事抗日武装斗争。
A、郭纲琳
B、任天石
C、冷少农
D、朱杏南
学生答案:B
23、毛泽东主席在若干封电报当中都提到,一切由刘陈邓3人临机处置,紧急时不必事事请示。这表明中央军委毛主席()。
A、对前线指挥员高度信任
B、无暇顾及淮海前线
C、对前线战况不了解
D、对前线战况非常乐观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6604.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付费为资源整合费用,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本站内容可作为临时参考工具,但不应完全依赖,建议仅作为辅助核对答案的工具,而非直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