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题为历年真题精选易错题,考生在学习历年考试真题是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认真练习和分析错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单选题答案解析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经典条件反射是由谁提出来的()。
A、格赛尔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华生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C项正确。
A项:格赛尔是成熟势力说的代表人物,他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华生是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的基础上,将经典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并非提出者。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且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很少,可能成为什么同伴类型()。
A、被拒绝型
B、受欢迎型
C、被忽略型
D、一般型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被忽视型幼儿不喜欢交往,他们常常独处或一人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得退缩或畏缩。他们很少对同伴做出友好、合作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侵犯性行为,因此既没有多少同伴主动喜欢他们,也没有多少同伴主动排斥他们。他们在同伴心目中似乎是不存在的,被大多数同伴忽视和冷落。题干中,幼儿“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也很少”,证明该儿童为被忽略型。C项正确。
A项:被拒绝型幼儿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活跃、主动,但常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大声叫喊、推打小朋友等,攻击性行为较多,友好行为较少,因而常常被多数幼儿所排斥、拒绝。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B项:受欢迎型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受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项: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既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不主动、不友好;同伴有的喜欢他们,有的不喜欢他们,他们既非被同伴特别地喜爱、接纳,也非特别地被忽视、拒绝,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幼儿最先掌握的是什么概念()。
A、数概念
B、实物概念
C、时间概念
D、空间概念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掌握的各种概念中以实物概念为主,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而数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都属于抽象概念,故发展较晚。B项正确。
A项:掌握数概念比实物概念更抽象,掌握数概念比实物概念要困难。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在5~5岁半。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儿童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发展较早,而掌握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期比较晚。因为时间与空间概念均属于抽象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从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下列哪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
A、2-3岁
B、4-5岁
C、6-7岁
D、8-9岁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印象,对自己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总的认识,而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会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在3岁儿童中还不明显,在幼儿初期,孩子还不存在自我评价,而在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标签并描述自己的年龄为4~5岁。B项正确。
A项:2~3岁时婴儿对性别和年龄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这是自我概念的最初成分。他们能够辨出自己的性别,并知道自己是孩子,父母是成年人,父母比自己年龄大。这时候自我概念主要在于“能感觉到”。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幼儿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觉得它像马,一会儿觉得它像火车头,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是一种最简单、初级形式的想象。题干中,幼儿观察云,没有任何的目的性,望着白云一会像马,一会像火车头,是在以云为刺激物的影响下,进行了无意想象。A项正确。
B项: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是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1903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湖南蒙养院
B、湖北幼稚园
C、福建公立幼稚园
D、上海公立幼稚舍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1903年,端方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名为武昌蒙养院。B项符合题意,当选。
A项:湖南蒙养院设立于1905年,是中国第二所幼稚园,湖南第一所幼稚园。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福建公立幼稚园与上海公立幼稚舍均在1907年创立,均为干扰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幼儿园教育应以()。
A、日常生活为基本活动
B、游戏为基本活动
C、同伴交往为基本活动
D、教学为基本活动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当选。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最适宜评估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的是()。
A、问卷调查
B、访谈
C、班级观察
D、文档查阅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幼儿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1)观察评价法:①自然情境观察②设计情境测查;(2)成长记录袋评价法;(3)表现性评价法;(4)等级量表评价法。其中观察是最基本的方法,能够更好的看到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现,以此来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题干中“最适宜评估幼儿学习环境质量”选择观察最为合适。C项正确。
A项:问卷调查法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是将问题进行标准化,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的成人进行交谈。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干扰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幼儿把雪人当作“宝宝”,跟它说话,给它喂饭,这类活动属于()。
A、规则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游戏的类型。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可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表演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主题角色游戏。题干中幼儿把堆的雪人当宝宝,喂它吃饭,跟它说话,属于角色游戏。D项正确。
A项: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童话或故事中的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学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题干中儿童堆雪人是为了“喂它吃饭,跟它讲话”所以从游戏目的来看,不属于建构游戏,与题干不符合,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不属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的是?()
A、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有用和有效
B、感知和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C、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D、获得计算能力和思维技巧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中科学领域子领域二:数学认知包括三个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是: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数学的目标要求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D项“获得计算能力和思维技巧”违反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损害了幼儿的学习品质,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B、C三项:均属于数学认知目标,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二、《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简答题答案解析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幼儿与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4204.html
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预祝大家上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