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题为历年真题精选易错题,考生在学习历年考试真题是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认真练习和分析错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2024年上半年中学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单选题答案解析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
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的出现。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题干中,“生而失明”属于遗传素质。A项正确。
5、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作用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综合,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该理论体现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权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十三篇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7、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分支型学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代表国家是苏联、中国。D项正确。
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
A、综合式和分支式
B、学科式和活动式
C、直线式和螺旋式
D、统一式和分散式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的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的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发展规律,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C项正确。
9、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是()课程?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是必修课程、经验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A项正确。
10、为了避免学生考试作弊,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种做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修养法
D、说服教育法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是对作弊学生的、一种惩罚,是品德评价法的体现。B项正确。
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
B、12
C、14
D、16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B项正确。
12、在一次旅游时,张明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同学王钢。这体现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过程。题干中,张敏一眼认出了同学王钢,这是王钢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再一次认出来的。C项正确。
13、刘庆复习历史科目时,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时间顺序构建了历史知识的框架图。她的学习策略主要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它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等。题干所描述的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图,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属于组织策略。A项正确。
14、课本中有标记的地方容易被学生关注。这反映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题干中,学生会选择有标记的内容关注,体现了选择性。B项正确。
15、刘新阅读速度很快,同学们都说她能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体现了注意的范围较大。C项正确。
16、苏萌为了学好英语,三年来每天早晨朗读英语半小时。这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A、果断性
B、冲动性
C、灵活性
D、坚韧性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其中,意志的坚持性也称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苏萌三年来坚持每天早晨朗读英语,是坚持不懈的表现,体现了坚韧性。D项正确。
17、李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感到自卑。为求得心理满足,他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次获得学校长跑冠军。李辉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投射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常见挫折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认同、文饰、投射等。其中,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题干中,李辉通过长跑冠军这一头衔来弥补自身成绩不好的劣势,体现了补偿这一应对方式。B项正确。
18、张老师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张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一种间接动机。根据动机作用与学习活动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是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近景性动机是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长远目标,因此该动机属于远景性动机。D项正确。
19、孙英同学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孙英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题干中孙英同学对汪丽的行为感到气愤正是评价他人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B项正确。
20、梅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梅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
A、合作学习。
B、接受学习。
C、替代学习。
D、直接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类型。其中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一种由能力各异的多名学生组成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题干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老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A项正确。
21、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动机水平、年级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这说明王老师具有哪种教学能力?()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监控能力
D、计划能力
参考答案:C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
,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4188.html
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预祝大家上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