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因为学习平台题目是随机,选择题选项也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还是不懂的话可以看这个:快速答题技巧
弹性在营销中的运用:大众汽车如何做到了“提价多销”?
案例内容
今天在很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女车主驾驶着大众的甲壳虫汽车。这款汽车确实很成功,要知道其最早推出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德国大众公司为了将甲壳虫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着实费了一番努力,他们利用了需求价格弹性的原理: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高低有关——价格越高,弹性越大,价格越低,弹性越小;薄利多销出现在需求价格弹性很低时,即低于1时。刚开始进入美国市场时,大众公司将价格定为800美元,然后逐步提高价格,1964年提高到1350美元。这个战略为甲壳虫汽车打开了市场。
案例分析
最初大众将甲壳虫汽车定位800美元一辆,这大大低于当时竞争对手的价格。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尽管销售量很大,但是总销售收入是很低的。我们经常说的薄利多销原则,大众公司并没实现:虽然销量很大,但是收入很少。这是因为在很低的价格水平上,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很小的,是缺乏弹性的,因此做不到薄利多销。那么大众公司犯了错误?没有!它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希望庞大的销量能够将甲壳虫汽车的高品质在汽车用户中广为传诵。结果它做到了。因为价格很低,因此当大众公司不断提高价格时,虽然销量可能会减少,但是销售收入是增加的。记住,此时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小于1的,是缺乏弹性的。到1960年,大众公司将价格提高到1250美元,到1964年,又提高到1350美元。在这个增长过程中,其销售收入一直在增加。换言之,这种策略不是薄利多销,而是“多”利多销,是“提价多销”。在价格弹性低于1时,是可以做到提价多销的;而在价格低时,价格弹性是低于1的。
显然,随着价格的不断提高,需求价格弹性会不断上升。当价格过高时,再提高价格就不能做到“提价多销”。大致而言,1350美元大约是这样的转折点。那么,是否就不能再提价了呢?不是!如果需求曲线不右移的话,那么1350美元确实是需求价格弹性由小于1变成大于1的临界点。但是,正是因为50年代的低价策略,甲壳虫汽车培养了大量的客户,这些客户口耳相传,将甲壳虫汽车的优良品质传诵到整个汽车市场,由此导致甲壳虫汽车需求量大幅增加。在图中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边移动。这表明,在1350美元的价格水平上,因为需求的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再次变小,因此,又可以采取提价策略了,而且不影响销售收入增加。事实上,随后的几年里,甲壳虫汽车又先后提价至1500美元和1800美元。
请在下一个页面里回答以下问题:
题1. 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水平之间可能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甲壳虫汽车的例子中,它是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否普遍存在?
题2. 对大众汽车公司而言,要想实现既定销售战略,它需要做哪些与微观经济学有关的工作?
(参考范文3篇,自行修改,防止雷同)
参考范文1:
题1. 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价格越高,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意味着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更加敏感;而价格越低,需求价格弹性越小,表明消费者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在甲壳虫汽车的例子中,这种关系表现为: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甲壳虫汽车的需求相对稳定,即使价格有所提高,需求量的减少并不显著,因此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随着价格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开始对价格变动更加敏感,需求量的减少幅度逐渐增大,需求价格弹性随之增加。这种关系在许多商品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商品中,如日常消费品和非必需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发布者:形考达人,出处:https://www.xingkaowang.com/20837.html
本站不对内容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免费答案:形考作业所有题目均出自课程讲义中,可自行学习寻找题目答案,预祝大家上岸成功